這幾天忙著整理小說,原本是不想去碰古芮國這個歷史故事題材,但是作為小說一部分的內容支線還是寫了這個題材,最近在整理時韓城當地的老師給了我這篇文章,我看了看還有點意思,作者是四川人,叫張屹,也是一名歷史愛好者,我就覺得,四川人寫咱們韓城的歷史,而且研究這麼透,肯定有些自己的思想在裡面,值得我們學習的。對一般不是太熟悉歷史的人來說,國家地理的認知概念,大概不會超出秦以前,即所謂戰國時期。因為這一時期簡單,就燕趙齊秦韓魏楚七個國家;一旦再向前數數,那就是春秋了,什麼鄭、虢、管、蔡地一大堆,大概有一百多個,著實地複雜,想想都讓人頭暈。如果再向前,那即使專家的頭也要大了。因為中國雖然歷史悠久,但歷史地理一直是史學界的弱項。寫史重人和事件,如司馬公一般;而對國家疆域、地勢,地理地貌等,往往很簡略,一筆帶過。大概自晚清沈曾植始,歷史地理方顯有系之領域,但研究者卻終陷籍籍無名的寂寞之境地,總沒有寫人和事那樣的矚目,於今亦然。說起先秦,陝西人民總是從心底里湧出一種天然的自豪感,地上文物數晉;地下寶貝看陝,這個已是共識。不定什麼時候一钁頭下去,就震驚了世界,兵馬俑不就是先例嗎。
但這畢竟屬偶然,很大程度上地下寶貝的出土,往往是依賴一幫讓人不恥的盜墓賊。是他們最先發現蹤跡後,政府相關部門才關注和跟進。儘管多數是趕到後早被盜了個乾淨,但,這能怨誰呢?滿滿地無奈。我樓上有位馬姓老哥,標準的西北人身板,籍韓城,喜運動,且一手好書法著實地了得,一看就是「練家子」。據他說,他家鄉的一塊寶地,便是在夜間盜墓賊一片洛陽鏟的咚咚聲中被發現,及至政府進行搶救性保護髮掘後,一個讓世界震驚的古國重現天日,這就是位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芮國遺址。於韓城我還是略知一二的,我曾寫家鄉「苴國」和一位叫司馬錯的將軍,在查資料時就知道這個地方,「苴國」便是被這韓城的司馬錯,在秦惠文王時領兵所滅,而他有個八世孫,便是那「史家之絕唱,無韻之離騷」的《史記》作者,大名鼎鼎之司馬遷。
芮國便是那讓人頭暈的西周百多個小國之一,更能讓人直接昏厥的是,在不同的時期,不同的地域曾出現過多處不同的芮國,而且這些芮國的封姓是不同的,有姬姓,也有姜姓;甘肅有,山西也有,說來很是複雜,這專家都弄不清的事,我們這些外行人就不要瞎猜了哈。關於「芮」的由來,「芮」帶草,據《說文解字》釋義:「芮芮,草生皃。」意為草兒初生的樣子。這個字極具象徵意義,他象徵新生命的到來,象徵頑強不息的生命力,更預示著綿綿不斷的生機與力量,使人聯想起「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」的那種自然生命的循環狀態。所以,這個「芮國」大約就是取其連綿不絕,永生永存之意吧。
簡單地說,古芮國有三,一是山西芮城,殷商時屬「方國」,稱「芮國」,西周初分封諸侯,武王封姬姓子弟於此;二是陝西大荔,亦稱「南芮國」;三是陝西韓城,亦稱「北芮國」。於今發掘出的芮國遺址,就是位於韓城梁帶村的芮國墓地。當然,也有對南北之分完全相反之說,理由敘述起來有點複雜,就不在此贅言了。按說,這大荔和韓城相距不遠,應該是一個國家才是,或者是一個國家兩人管理也有可能。也許,這所有叫作「芮」的,原來本身就是一個國家分出去的。因為這些地方大致都在相距不遠的地域中。當然,這是我的想像。但細想一下也有些疑惑,畢竟這南北「芮」之間,還夾著一個國家,規模也不小,叫梁國。至於其來歷就不扯遠了哈,一扯又要多出兩千字來。
所謂「方國」是指中國夏商之際時的諸侯部落與國家。它來源於殷墟遺址出土的甲胄卜辭,卜文中多以「X 方」的形式稱呼這些部落國家,所以稱作「方國」。而「古國」指高於部落以上的、穩定的、獨立的政治實體,即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國家。據此,那些早期的多個芮國實際上是屬於「方國」,而韓城的芮國遺址,才是真正意義上的「古國」,但從其墓葬的規模和出土文物的等級來看,也許它更象是一個後期成型的諸侯國。為何有這麼多的名和姓可取,偏偏要特別鍾愛這個芮字呢?我想大概只有一種解釋:即早年被分封后的芮姓是一個較大的古國或諸侯國,然後也許是內亂抑或類似後世「推恩」般地,又向下分封去幾個更小的國,他們都以故地「芮」為氏,所以形成了好多個叫芮的國。如同有我漢朝後,在後世所建立王朝中,蜀漢、趙漢地一堆,可能是同一個道理吧。
對這些古代數量多且雜的小國要為後人所知,除在史上有重要地位或在其中有重大事件發生,並被史家記述外,還有一個重要的途徑,便是成語的流傳,即使是那很不起眼的蕞爾小國,也會在人們口頭代代相傳,如那「假虢伐虞」「智退秦兵」「杞人憂天」等等,但可惜地是,這芮國在這方面卻什麼都木有留下。史書對芮國記載不多,作為故鄉人的司馬遷在《史記》中也僅有四處提及。其餘散見於如《春秋左傳》《尚書》《竹書紀年》《周書》等史籍中,句短文澀,解讀起來很是困難,歧義頗多,在此就不一一列舉分辨了,那也是專家們所為之事。韓城芮國最終是被秦所滅。但人們一說起被秦滅就會想起秦始皇,其實,韓城芮國是被秦穆公給兼并的,他是秦始皇的先祖,中間差著好幾百年吶。
韓城芮國被滅,史書記載不多,重要的是《史記·秦本紀》記載秦穆公二十年,即公元前640年滅芮國;而成書於宋的《路史》則記錄是秦穆公二年,即公元前658年滅芮國。兩者相差18年,孰是孰非,現在也無人對其進行考證。秦雖在後世強盛,但在穆公時卻也悲催,滅這芮國也非易事。據《左傳》記載:「秋,秦師侵芮,敗焉,小之也。」也就是說這秦穆公小瞧了這芮國,獨自出兵想滅芮,結果還被打敗了。看來這芮國的實力還不俗哈。後來還是在周王室的主持下,由周、秦和虢三家將其滅國,但不知是何原因,受益的卻只有這秦,盡納其地。芮是亡國了,但芮國卻留下一位今天少有人知的一位女政治家,她是堪與我家鄉廣元武皇媲美,具有雄才武略的女王,她叫芮姜,也有叫仲姜的。關於她的故事,在現今芮國遺址博物館中就有她傳奇的故事。
據史料記載,芮桓公去世之後,兒子芮伯萬登基,不過他的母親芮姜嫌他寵幸小人,一怒之下將他趕出了芮國,從此之後芮姜開始治理朝政,在這期間芮國不僅擊敗了強大的秦國侵擾,國家也越來越繁榮昌盛。從芮國遺址和出土的文物來看,芮國當年是相當的強大和富裕。它雖然只是一個伯國,應該說在分封諸侯國中的地位是比較低的,國君被稱為芮伯,同晉宋相比就不是一個層次,人家那是公國。但是,這個芮國的富裕是毫無疑問的,僅從這墓地的規模就能看出,這是一個大型貴族墓葬群,是我國春秋早期保存最完整的高等級貴族墓地,兩周墓葬有1300座之多,共出土金、玉、銅器等各類文物2萬6千餘件。這是什麼概念,這叫堆積如山,令人驚嘆!
不僅數量驚人,而且其中僅珍貴文物就有3千餘件,在國內屬首次重大發現的文物70多件。包括我國兩周時期最早的俑、金韘、純金劍鞘、青銅錞釪、龍形鏤空金環等等。最令人稱奇的是傳奇女王仲姜,她不僅四周堆滿了各種玉器,而且還在墓中出土的一件玉豬龍,而這件玉豬龍是典型的紅山文化代表作,然而卻出土在位於黃河流域的韓城芮國女王身邊,是繳獲的戰利品還是貿易而來,抑或是進貢之物我們不得而知,它靜靜地躺在距今2800多年的芮國國君夫人仲姜墓中。這墓的等級可是正宗國君的級別,而不是如一般作為附庸的妻子,規模略小的那種墓。這也說明仲姜當時的地位和權勢是多麼地顯赫。所以,也有人說她才應該是中國第一女皇。
這件文物的出土否意味著,這芮國在那個時候就同各國有貿易往來?在我的記憶中,紅山文化應該在內蒙赤峰一帶,難不成這黃河流域和遼河流域,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了經濟和文化交流?但以那時的交通條件,想交易當非易事。如果真是有貿易往來的話,現在的生意人就不應該叫「商人」,而應該叫「芮人」吧。
故國韶光,滄海桑田,作為一個不算太大的「伯」級韓城芮國,當年定有著一段曾讓其自豪的歷史,它雖在黃土下塵封千年,但如今依然用它留下來的文物,告訴你那神秘又悠遠的故事;那件件被曾經的主人撫摸過,欣賞過,佩帶過的物件,似乎都帶著當年的溫度。向我們敘述著那鮮活地過往……
芮國:掩埋在黃土深處的神秘國度
這幾天忙著整理小說,原本是不想去碰古芮國這個歷史故事題材,但是作為小說一部分的內容支線還是寫了這個題材,最近在整理時韓城當地的老師給了我這篇文章,我看了看還有點意思,作者是四川人,叫張屹,也是一名歷史愛好者,我就覺得,四川人寫咱們韓城的歷史,而且研究這麼透,肯定有些自己的思想在裡面,值得我們學習的。
對一般不是太熟悉歷史的人來說,國家地理的認知概念,大概不會超出秦以前,即所謂戰國時期。因為這一時期簡單,就燕趙齊秦韓魏楚七個國家;一旦再向前數數,那就是春秋了,什麼鄭、虢、管、蔡地一大堆,大概有一百多個,著實地複雜,想想都讓人頭暈。
如果再向前,那即使專家的頭也要大了。因為中國雖然歷史悠久,但歷史地理一直是史學界的弱項。寫史重人和事件,如司馬公一般;而對國家疆域、地勢,地理地貌等,往往很簡略,一筆帶過。大概自晚清沈曾植始,歷史地理方顯有系之領域,但研究者卻終陷籍籍無名的寂寞之境地,總沒有寫人和事那樣的矚目,於今亦然。
說起先秦,陝西人民總是從心底里湧出一種天然的自豪感,地上文物數晉;地下寶貝看陝,這個已是共識。不定什麼時候一钁頭下去,就震驚了世界,兵馬俑不就是先例嗎。
但這畢竟屬偶然,很大程度上地下寶貝的出土,往往是依賴一幫讓人不恥的盜墓賊。是他們最先發現蹤跡後,政府相關部門才關注和跟進。儘管多數是趕到後早被盜了個乾淨,但,這能怨誰呢?滿滿地無奈。
我樓上有位馬姓老哥,標準的西北人身板,籍韓城,喜運動,且一手好書法著實地了得,一看就是「練家子」。
據他說,他家鄉的一塊寶地,便是在夜間盜墓賊一片洛陽鏟的咚咚聲中被發現,及至政府進行搶救性保護髮掘後,一個讓世界震驚的古國重現天日,這就是位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芮國遺址。
於韓城我還是略知一二的,我曾寫家鄉「苴國」和一位叫司馬錯的將軍,在查資料時就知道這個地方,「苴國」便是被這韓城的司馬錯,在秦惠文王時領兵所滅,而他有個八世孫,便是那「史家之絕唱,無韻之離騷」的《史記》作者,大名鼎鼎之司馬遷。
芮國便是那讓人頭暈的西周百多個小國之一,更能讓人直接昏厥的是,在不同的時期,不同的地域曾出現過多處不同的芮國,而且這些芮國的封姓是不同的,有姬姓,也有姜姓;甘肅有,山西也有,說來很是複雜,這專家都弄不清的事,我們這些外行人就不要瞎猜了哈。
關於「芮」的由來,「芮」帶草,據《說文解字》釋義:「芮芮,草生皃。」意為草兒初生的樣子。這個字極具象徵意義,他象徵新生命的到來,象徵頑強不息的生命力,更預示著綿綿不斷的生機與力量,使人聯想起「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」的那種自然生命的循環狀態。
所以,這個「芮國」大約就是取其連綿不絕,永生永存之意吧。
簡單地說,古芮國有三,一是山西芮城,殷商時屬「方國」,稱「芮國」,西周初分封諸侯,武王封姬姓子弟於此;二是陝西大荔,亦稱「南芮國」;三是陝西韓城,亦稱「北芮國」。
於今發掘出的芮國遺址,就是位於韓城梁帶村的芮國墓地。
當然,也有對南北之分完全相反之說,理由敘述起來有點複雜,就不在此贅言了。
按說,這大荔和韓城相距不遠,應該是一個國家才是,或者是一個國家兩人管理也有可能。
也許,這所有叫作「芮」的,原來本身就是一個國家分出去的。因為這些地方大致都在相距不遠的地域中。
當然,這是我的想像。但細想一下也有些疑惑,畢竟這南北「芮」之間,還夾著一個國家,規模也不小,叫梁國。至於其來歷就不扯遠了哈,一扯又要多出兩千字來。
所謂「方國」是指中國夏商之際時的諸侯部落與國家。它來源於殷墟遺址出土的甲胄卜辭,卜文中多以「X 方」的形式稱呼這些部落國家,所以稱作「方國」。而「古國」指高於部落以上的、穩定的、獨立的政治實體,即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國家。
據此,那些早期的多個芮國實際上是屬於「方國」,而韓城的芮國遺址,才是真正意義上的「古國」,但從其墓葬的規模和出土文物的等級來看,也許它更象是一個後期成型的諸侯國。
為何有這麼多的名和姓可取,偏偏要特別鍾愛這個芮字呢?
我想大概只有一種解釋:即早年被分封后的芮姓是一個較大的古國或諸侯國,然後也許是內亂抑或類似後世「推恩」般地,又向下分封去幾個更小的國,他們都以故地「芮」為氏,所以形成了好多個叫芮的國。
如同有我漢朝後,在後世所建立王朝中,蜀漢、趙漢地一堆,可能是同一個道理吧。
對這些古代數量多且雜的小國要為後人所知,除在史上有重要地位或在其中有重大事件發生,並被史家記述外,還有一個重要的途徑,便是成語的流傳,即使是那很不起眼的蕞爾小國,也會在人們口頭代代相傳,如那「假虢伐虞」「智退秦兵」「杞人憂天」等等,但可惜地是,這芮國在這方面卻什麼都木有留下。
史書對芮國記載不多,作為故鄉人的司馬遷在《史記》中也僅有四處提及。其餘散見於如《春秋左傳》《尚書》《竹書紀年》《周書》等史籍中,句短文澀,解讀起來很是困難,歧義頗多,在此就不一一列舉分辨了,那也是專家們所為之事。
韓城芮國最終是被秦所滅。但人們一說起被秦滅就會想起秦始皇,其實,韓城芮國是被秦穆公給兼并的,他是秦始皇的先祖,中間差著好幾百年吶。
韓城芮國被滅,史書記載不多,重要的是《史記·秦本紀》記載秦穆公二十年,即公元前640年滅芮國;而成書於宋的《路史》則記錄是秦穆公二年,即公元前658年滅芮國。兩者相差18年,孰是孰非,現在也無人對其進行考證。
秦雖在後世強盛,但在穆公時卻也悲催,滅這芮國也非易事。據《左傳》記載:「秋,秦師侵芮,敗焉,小之也。」也就是說這秦穆公小瞧了這芮國,獨自出兵想滅芮,結果還被打敗了。看來這芮國的實力還不俗哈。後來還是在周王室的主持下,由周、秦和虢三家將其滅國,但不知是何原因,受益的卻只有這秦,盡納其地。
芮是亡國了,但芮國卻留下一位今天少有人知的一位女政治家,她是堪與我家鄉廣元武皇媲美,具有雄才武略的女王,她叫芮姜,也有叫仲姜的。關於她的故事,在現今芮國遺址博物館中就有她傳奇的故事。
據史料記載,芮桓公去世之後,兒子芮伯萬登基,不過他的母親芮姜嫌他寵幸小人,一怒之下將他趕出了芮國,從此之後芮姜開始治理朝政,在這期間芮國不僅擊敗了強大的秦國侵擾,國家也越來越繁榮昌盛。
從芮國遺址和出土的文物來看,芮國當年是相當的強大和富裕。它雖然只是一個伯國,應該說在分封諸侯國中的地位是比較低的,國君被稱為芮伯,同晉宋相比就不是一個層次,人家那是公國。
但是,這個芮國的富裕是毫無疑問的,僅從這墓地的規模就能看出,這是一個大型貴族墓葬群,是我國春秋早期保存最完整的高等級貴族墓地,兩周墓葬有1300座之多,共出土金、玉、銅器等各類文物2萬6千餘件。這是什麼概念,這叫堆積如山,令人驚嘆!
不僅數量驚人,而且其中僅珍貴文物就有3千餘件,在國內屬首次重大發現的文物70多件。包括我國兩周時期最早的俑、金韘、純金劍鞘、青銅錞釪、龍形鏤空金環等等。
最令人稱奇的是傳奇女王仲姜,她不僅四周堆滿了各種玉器,而且還在墓中出土的一件玉豬龍,而這件玉豬龍是典型的紅山文化代表作,然而卻出土在位於黃河流域的韓城芮國女王身邊,是繳獲的戰利品還是貿易而來,抑或是進貢之物我們不得而知,它靜靜地躺在距今2800多年的芮國國君夫人仲姜墓中。
這墓的等級可是正宗國君的級別,而不是如一般作為附庸的妻子,規模略小的那種墓。這也說明仲姜當時的地位和權勢是多麼地顯赫。
所以,也有人說她才應該是中國第一女皇。
這件文物的出土否意味著,這芮國在那個時候就同各國有貿易往來?
在我的記憶中,紅山文化應該在內蒙赤峰一帶,難不成這黃河流域和遼河流域,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了經濟和文化交流?但以那時的交通條件,想交易當非易事。
如果真是有貿易往來的話,現在的生意人就不應該叫「商人」,而應該叫「芮人」吧。
故國韶光,滄海桑田,作為一個不算太大的「伯」級韓城芮國,當年定有著一段曾讓其自豪的歷史,它雖在黃土下塵封千年,但如今依然用它留下來的文物,告訴你那神秘又悠遠的故事;那件件被曾經的主人撫摸過,欣賞過,佩帶過的物件,似乎都帶著當年的溫度。向我們敘述著那鮮活地過往……